喝茶在印度南北各地都十分流行。可以說,印度人如果一天不喝茶,就會走路邁不開步子。一小杯茶10盧比,約合人民幣8毛錢,在市場、火車站都可以看到來來往往吆喝著賣茶的小販。喝茶是印度民間無論地位高低,大家最相通的一種生活方式。
對印度民眾來說,每天有兩次茶必不可少。早晨起床要喝一次,下午吃飯之前還要喝一次。每次茶的量不多,比咱中國市面上一小杯酸奶的量還少。如果長途旅行,司機開一段車后,要到路邊的小茶攤喝茶解乏。
印度人喝的茶是馬撒拉茶,準確地說是一種香料奶茶。這種香料奶茶的制作流程是煮茶而不是泡茶,把紅茶、小豆蔻、肉桂、丁香、牛奶等混合,煮上三五分鐘左右,過濾出雜質(zhì),就是一杯印度奶茶。對印度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最后一步:加糖。一小杯奶茶要加一茶勺白糖,印度甚至南亞許多國家的茶都甜到齁。在印度如果要喝馬撒拉茶,千萬不要讓攤主加糖,否則根本喝不了。
印度是世界重要的茶葉生產(chǎn)國和消費國,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是印度最大的產(chǎn)茶區(qū)。我不久前還去阿薩姆邦約哈特地區(qū)的茶園做了采訪。當?shù)厥前⑺_姆邦茶葉種植的核心地帶,靠近布拉馬普特拉河,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雅魯藏布江。河流沖擊使得這里土地肥沃,較大的溫差和充沛的雨水為茶葉種植提供了良好條件。
11月中下旬,是茶葉采收的尾季,到了來年3月又開始一個新的采收季。每年五六月份,也就是雨季來臨前,茶的質(zhì)量是相對最好的,比其他月份售價要高出20%左右。一直到11月,幾乎全年都可以采收茶葉。
印度紅茶的制作工藝并不復(fù)雜。我們在阿薩姆邦的茶葉工廠看到,從采摘到加工成紅茶,全過程一般14個小時就可以完成。茶葉從茶園采摘完后,風(fēng)干12小時,然后進入生產(chǎn)流水線大約有2小時,其中經(jīng)過1個半小時的發(fā)酵過程,最后烘干后就是成品。
印地語茶葉的發(fā)音就叫做“chai”(恰藝),與中文的發(fā)音幾乎一樣,可見中印之間茶文化的歷史淵源。19世紀英國殖民印度時,英國已經(jīng)有品茶的文化,他們在印度的東北地區(qū)——阿薩姆邦和大吉嶺地區(qū),大規(guī)模發(fā)展茶產(chǎn)業(yè)。到了20世紀,印度也開始使用CTC制茶法來處理紅茶。CTC是茶葉處理過程中的三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結(jié)合,也就是壓碎(Crush)、撕裂(Tear)和揉卷(Crul)的意思。
印度是世界紅茶年產(chǎn)量最高的國家,每年產(chǎn)紅茶約120萬噸,而80%的紅茶幾乎都在國內(nèi)消費。印度的茶葉很便宜,一公斤在40~50元人民幣。阿薩姆紅茶在印度產(chǎn)量最大,在印度市場的份額占到52%以上。但是品質(zhì)稍好一點的是大吉嶺紅茶。阿薩姆紅茶主要是用來煮馬撒拉茶,如果用這類品種的茶直接用開水泡著喝,味道非常重,甚至有些苦澀。印度人一般不直接用水泡茶喝,他們覺得口味太淡,所以直接用開水泡紅茶或者綠茶,在印度非常不流行。市面上供應(yīng)的泡紅茶,如果不特別提醒,里面一定會加糖和牛奶。
在印度社會中,人們覺得喝茶是成年人的事情,他們認為喝茶對青少年的身體有害,所以印度社會不允許兒童和青少年飲茶。但是這種做法也受到了茶葉愛好者的批評,他們說,印度的父母不允許孩子喝茶,但是并不反對孩子喝可樂,印度有不少家長認為喝茶的危害比喝可樂更大。
作者:總臺駐印度記者王建兵
來源:央廣網(wǎng)、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