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跟別人交流紫砂時經(jīng)常會聽到薄胎壺。對紫砂了解不深的人對這一詞定不了解,這類的紫砂壺有何優(yōu)勢,怎樣制成的?
什么是薄胎?
所謂的薄胎就是指在打泥片時打得比一般壺要薄,這雖然不算是一種工藝,卻是是一種制壺的技法,可以體現(xiàn)作者功力的深厚程度
拍打泥片
薄胎壺雖然看起來與普通紫砂壺毫無區(qū)別,它們的造型同樣沉穩(wěn)厚重,但是上手卻很輕,可以印證老子“大巧若拙”的道家理念。同時薄胎壺給人一種“薄如蟬翼,輕若綢紗”之感。
薄胎水平
舉個例子讓大家更直觀的了解一下吧,一把薄胎150毫升的紫砂小壺,托在手上輕若一塊朽木,僅重50克,幾乎可以漂在水面之上。因此,正宗的“薄胎”又叫水上漂。
紫砂壺行業(yè)當(dāng)中人們經(jīng)常用“薄如蟬翼,輕似浮云”來形容薄胎紫砂壺。
成品胎薄如蛋殼,是紫砂壺中的珍品。“薄胎”原本是瓷器制作的一種“神技”,明清時期,有藝人將該技法運(yùn)用在紫砂制壺工藝之中,薄胎紫砂壺要求技藝很高,不是誰都做得好所以傳世作品并不多,所以物以稀為貴,薄胎壺真的一壺難求,該技術(shù)的引進(jìn)也開創(chuàng)性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奇妙效果。
紫砂壺兼具實用與美觀性的特征就要求在制作時要有很高的制作技藝。但是也有一個缺點就是部分超薄胎,用滾水泡茶或者澆灌有可能會裂開。
工藝難度
薄胎紫砂壺由于胎薄成形難,燒制時受熱不均而易燒裂,對技術(shù)純熟程度的要求很高。其制作時對環(huán)境濕度有嚴(yán)格要求,制作難度較大,因此要制作出一把完美的薄胎壺,對于制壺者的技術(shù)要求自然比一般紫砂壺制作要高得多。
而在北方冬天使用薄胎壺飲茶時必須要先溫一下壺,避免冷遇上極熱,而使壺炸裂。
薄胎壺形方器的制作較大,要制成薄胎則更是難上加難,因而在薄胎壺中方器是少之又少。
作為實用的器皿,巧奪天工薄胎壺要綜合考慮到“觀賞”和“實用”的雙重功用。“在手疑無物,定睛似有神”的薄胎壺,往往會讓人愛不釋手,別有一番意趣。
薄胎壺還要更多的照顧到“觀賞審美”和“實用審美”的要求,不能為了“薄”而“薄”,甚至讓人不敢用手去摸,生怕會把壺給碰碎,這就是對于實用審美根本沒有理解,是迎合市場而追求“新、奇、特”的嚴(yán)重弊病,也是一些工藝師對于工藝內(nèi)涵膚淺理解的體現(xiàn)。
如果愛薄胎壺,給你提個醒:
1.薄胎紫砂由于胎壁較薄,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格外小心。
2.在冬天使用前要注意先溫壺,否則溫差太大容易造成壺體驚破。
3.薄胎紫砂壺的養(yǎng)用跟普通的紫砂壺一樣,也怕油膩,每次泡完茶也要記得擦拭干凈,放在通風(fēng)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