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船古道溝通著不同地域的多元文明,促進了輻射地區(qū)的文化交融,而且還滋養(yǎng)著海內外無數(shù)民眾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家園。
茶船古道溝通著不同地域的多元文明,促進了輻射地區(qū)的文化交融,而且還滋養(yǎng)著海內外無數(shù)民眾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家園。
茶樓文化廣流行
每日晨曦初開,梧州城漸漸蘇醒。城里的“老字號”大東大酒家開始迎來一天的繁忙:服務生提著大水壺蝴蝶穿花般奔忙在茶桌之間,茶客們高聲叫喊著“加水”,鐵觀音、普洱、六堡……一壺壺熱騰騰的茶水被端上來,又消失于茶客們的吻喉之間。接下來,太子茶、下午茶、夜茶……一趟趕一趟的茶市接踵而來,直至夜深。
圖為民國時期的梧州大東大酒家。其前身是1928年建成的南華酒店,開業(yè)后每天顧客盈門
這種熱鬧場景,“老梧州”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多年來,茶樓文化在梧州始終盛行,梧州人也大多形成了到茶樓“嘆茶”的習慣。據梧州作者陸獻強撰寫的《馳名粵桂港澳的大東酒家》一文記載,大東大酒家前身是1928年建成的南華酒店,南華酒店開業(yè)后“每天顧客盈門,官商、平民宴客都以在此飲茶為榮”。
梧州作為茶船古道上的一個重要中轉節(jié)點,茶樓文化的發(fā)展在上世紀初期已非常明顯。學者招蔭庭經過考證確認,清末民初,梧州市區(qū)內的茶酒樓就有二三十家。1921年至1937年上半年,梧州市的茶酒樓達到了60多家。
清朝中晚期,廣東地區(qū)路邊的茶寮攤點是勞苦階層飲茶、吃飯和休息的場所
劉福生是梧州茶廠創(chuàng)始人之一,上世紀50年代初,他剛轉業(yè)到梧州,就被梧州的茶樓文化所吸引?!澳菚r候,酒樓和花艇是梧州茶客喝茶最集中的地方。我記得大東大酒家?guī)装購埐枳澜洺W鴿M茶客,人們在此呷茶、娛樂、議事、交易等,酒家生意火爆?!睍r至今日,劉福生仍清楚記得以前梧州茶樓酒家里的熱鬧情景。
如此火爆的茶市不獨梧州特有。在六堡茶輸出的茶船古道沿線,茶樓文化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階層,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粟香隨筆》中,清人金武祥早就記錄了光緒前期的茶寮狀況,“廣州北門外多墳,彌望皆是,市廛盡處有快閣,為行人茶憩之所……這種簡易的路邊茶寮被稱為‘一厘館’(當時每毫錢等于72厘)”。不久,廣州又出現(xiàn)了“二厘館”,這種茶肆有固定桌凳,除了茶水,還提供點心糕餅。到了后來,為了滿足社會上層的需求,環(huán)境設施相對完善的茶居和茶樓又應運而生。茶寮與茶樓兩者在發(fā)展過程中互補長短,逐漸合而為一,成為如今的粵式茶樓。
遍地開花的茶樓食肆,拉動了整個西江流域的茶葉消費?!肚灏揞愨n》中有記,從梧州到廣州,乃至港澳地區(qū),巨大的消費市場吸納著各方茶葉,其中包括六堡茶在內的“廣西青茶”從清朝中期起,就是兩廣地區(qū)茶樓必備的一個品種。
1936年,梧州地區(qū)一個新娘在其嫁妝前留影。當時,女子出嫁,茶葉是不可少的陪嫁品
迅速發(fā)展的茶樓行業(yè)拓寬了消費市場,日益壯大的茶葉產業(yè)又反推茶樓行業(yè)加速發(fā)展,兩者相輔相成,互促共進,這使得六堡茶通過茶船古道得以參與到了兩廣地區(qū)飲茶文化的百年演變之中,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只要稍加留意,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兩廣地區(qū)的茶樓文化與茶船古道的成型期和成熟期是高度吻合的,兩者都在清朝中后期完成定型,然后進入發(fā)展的高峰期。
梧州中茶茶業(y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一鳴說:“珠三角、香港和澳門地區(qū)茶樓文化的興旺發(fā)達,與六堡茶產銷兩旺以及茶船古道的運輸保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精神紐帶連南洋
馬來西亞茶人黃錦照對六堡茶懷有別樣的情愫,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里,他一直從事六堡茶的推廣和銷售工作。數(shù)年前,他曾專門造訪梧州,尋根探源六堡茶的文化和歷史淵源。
“家人特別喜歡喝六堡茶,六堡茶伴隨著我長大,我小時候,爺爺買六堡茶一買就是一大筐,家里人能喝上大半年?!秉S錦照說,“馬來西亞華人對于六堡茶的喜愛由來已久,當?shù)厝A人認為六堡茶具有獨特的藥療功效,所以當?shù)氐囊恍┲兴幍暌矊⒘げ枳鳛樗幉馁u。如今,六堡茶已成為馬來西亞華人消費和收藏的寵兒。吉隆坡有50多家茶行,大部分有六堡茶銷售。”
1949年在廣州街頭能看見英記茶莊的廣告,1950年以后,該茶莊遷往香港。
作為茶葉的運輸水道,茶船古道在中國茶葉運銷史上極其獨特,而對于我國桂、粵、港、澳等地以及東南亞地區(qū)而言,這條水上貿易通道所帶來的影響更為深遠。在梧州學院中文系副教授、長期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研究方向的何華湘看來,茶船古道支撐著民生發(fā)展,孕育著城市繁榮,溝通著不同地域的多元文明,滋養(yǎng)著海內外無數(shù)民眾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家園。
“在水文化、茶文化的浸潤下,茶船古道更似一條和平紐帶,默默地創(chuàng)造出財富,延續(xù)著希望,聯(lián)結了鄉(xiāng)愁,承載起珠江水系人民和東南亞僑胞的共同記憶?!焙稳A湘說,從合口碼頭裝船、駛過大江小河、甚至漂洋過海去到異邦的六堡茶,既可為窮人解煩渴,也可助富人添風雅;既是清心之佳飲,也是救急之驗方,甚至是游子們排遣思鄉(xiāng)之情的良藥。
梧州茶廠黨委書記何志強也認為,中國通過茶船古道向南洋輸出勞務的同時,也輸出了六堡茶?!翱梢赃@么說,100多年前,六堡茶就是南洋華工生命中的伴侶,特別是在馬來西亞錫礦區(qū),它是礦工和礦老板祛署保健的必備飲品?!?/p>
據1931年匯編的《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署統(tǒng)計科資料》記述,進入上世紀初期,廣東海關每年輸出茶葉都超過1萬噸,當中很大一部分是輸出到南洋和北美地區(qū)的六堡茶,而外輸華工隨身所帶離岸的六堡茶更是難以統(tǒng)計。六堡茶商蘇兆華的祖父蘇柏剛曾在六堡鎮(zhèn)經營源盛茶莊,蘇兆華介紹說:“到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源盛茶莊主要向南洋的茶莊供應六堡茶,賣的幾乎都是‘礦工茶’?!?/p>
直到如今,六堡茶在東南亞地區(qū)仍然備受青睞。百年之間,出口南洋的六堡茶已融入東南亞華人社會的各個階層。
《三聯(lián)生活周刊》曾經刊發(fā)文章,介紹馬來西亞的老字號六堡茶茶行,怡保舊城里的梁瑞生茶煙莊就是其中一家,那里出售的“四瑞”牌六堡茶在馬來西亞家喻戶曉。在這家茶行的門口,有一個碩大的木箱,分成兩格,裝的是不同年份的散裝六堡茶。木箱背后是堆砌起來的陶缸,全部填滿了用塑料袋分裝的六堡茶,每個袋子里放一張簡陋的黑白印刷紙,上面醒目寫著“頂舊六堡茶”。“店家之所以要強調‘頂舊’,是因為大馬華人喜歡有陳味和藥味的茶,六堡茶獨特的檳榔香完全符合大馬華人的口味。”
早已結業(yè)的陳春蘭茶行曾一度是大馬地區(qū)經營六堡茶最具影響力的茶莊,在馬來西亞各地都設有分號。陳春蘭茶行的興盛年代,它在怡保的分店每三個月就要進口300籮筐六堡茶,每筐重量100斤。當時一個小小的店面雇了8個店員,每天業(yè)務繁忙,既要批發(fā)給當?shù)氐木茦?、雜貨店和錫礦場,還要賣給普通市民。
歲月流轉,總有一些故事沉淀。透過這些的故事不難窺見,順著茶船古道而去,最終遠渡南洋的六堡茶,早已滲入當?shù)厝A人的生活、思緒與血脈當中。
來源|《茶船古道》 作者:趙洋、龍?zhí)靷鳌⑻K愛清、楊麥
圖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潘少蕓
初審|龍志榮 嚴振哲 吳凡
校對|張皓
審核|于翠平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