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碰到過無數(shù)個長江以北的茶友。
在選擇白茶的時候,每每總是多問一句,這茶適合煮嗎?這茶能不能直接煮?
好像逢茶必煮的樣子。
生為土生土長福建人的村姑陳,去長江以北地區(qū)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的村姑陳,從懂事起就看長輩們使用蓋碗泡功夫茶的村姑陳,無論如何想不明白,好好的茶,泡著喝就行了唄,為何老想著要拿去煮?
這在村姑陳的腦子里,也為一個未解的謎。
2018的年末,在上海小住了幾日。
按從前在福州時一樣的習慣在泡茶,驚訝地發(fā)現(xiàn),城市緯度變高、氣溫降低了之后,燒開的水極容易冷。
燒開后5分鐘之內(nèi),能從100度降到92度,10分鐘后,能降到85度。
也就是說,如果在跟朋友邊聊天邊喝茶,不那么快速喝的情況下,平均每兩沖,就需要加熱一次水。
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喝,一沖沖出來有100毫升左右,渴的時候3分鐘能喝完,不渴的時候,至少要7-8分鐘才能喝光。
等于,每沖都要重新加熱一次水。
雖然只需要加熱到95度以上,不必燒開,但是,水一直需要加熱,這已經(jīng)夠麻煩了。
而煮茶就好多了。
煮一壺,燒開后保著溫,半小時到四五十分鐘之后,仍是適口的溫度。
在北方冬天普通的氣溫條件下,泡茶,果然不如煮茶,來得方便快捷、省時省力。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煮茶。
煮茶,是直接煮還是先泡再煮
在南方時,村姑陳的習慣是泡過再煮。
茶葉,有的時候,非沸水不能盡出其味。
然,當沸水的力量盡顯,那些仍不能全然盡顯的養(yǎng)分,便需要壺的高溫,才能令其盡釋。
故而,先泡7-8泡,再放到壺里煮,是我們的常態(tài)。
也是不浪費好茶的心理。
比如慧苑老叢水仙,泡了13泡,泡不出來什么滋味了,但看葉底,還是沒有完全打開的樣子。
這就說明,它還有很多的物質(zhì),藏在葉片里,只是無法再溶在茶湯里了。
這時候就要放壺里煮,陶壺玻璃壺都可以,先放茶葉,再放沸水,開火燒開,再關掉。
利用電陶爐面板上的余熱保著溫,一壺能喝上半小時。
而到了北方,冬天天氣冷,泡茶不方便,除非有一只保溫的燒水壺,能讓水溫一直保持在98-99度,否則,便需要一直加熱熱水,很麻煩。
這種情況下,只能煮茶。
不必泡過,直接把干茶放壺里煮。
煮茶,水和茶的比例是多少
泡茶要好喝,茶和水的比例要合適
煮茶要好喝,水和茶的比例一樣要合適。
泡茶, 若是白毫銀針和白牡丹,100-110毫升的蓋碗,需放5克茶。
而若是壽眉,尤其是粗枝大葉的秋壽眉三姐妹(立秋、白露、寒露),茶雖然只要5克,但蓋碗,可以調(diào)整為110-120毫升。
且建議選擇敞口蓋碗,就是口大的,能讓茶葉的枝條能完整地投放進蓋碗里,并能第一沖就被水覆蓋住。
煮茶,水和茶的比例,自然與泡茶不同。
煮茶,只需要極少的茶,卻需要極多的水。
正常情況下,600毫升的壺,裝400毫升的水,只需要投2-2.5克的茶葉。
相比泡茶時的茶水比例,這煮茶的茶水比例,就像是小溪于大海,井水與北冥。
為何,同是茶與水,煮泡卻差別這么大?
只因,泡茶,水溫是一直在下降的,從注入,到出湯,再到杯中,這整個過程中,水溫在漸漸下降。
而煮茶,水溫是一直在上升的。從茶投入水中,到水沸,水溫呈上升趨勢,水溫每增加一度,溫度對于茶葉的壓力便增加一分,茶葉釋放到茶湯里的內(nèi)質(zhì),也更多一分。
正是因為這兩種不同的水溫走勢,決定了它們分別適合不同的茶水比例。
能煮的茶卻不能悶,原因便在于此。
散茶和餅茶,誰更適合煮
散茶與餅茶,就像是事物的兩面,總是被拿來做對比。
時常有人問,收藏白茶,是散茶適合還是餅茶適合?
未來的轉(zhuǎn)化,是散茶快還是餅茶快?
自己喝,是買散茶還是買餅茶?
這些問題,看在村姑陳眼里,只是各種人為的區(qū)分,各種人為的糾結。
就像寶釵和黛玉,要問村姑陳喜歡誰,還真的難以分得清。
如果是做同事,當然選寶釵,她得體,愛裝,要面子,跟她相處,不必擔心她拈酸吃醋,不用怕她言語尖刻讓人下不來臺。
如果是做閨蜜,當然選黛玉,她真性情,喜歡不喜歡都表現(xiàn)在臉上,又熱心愛幫忙(例如教香菱學詩),跟她做朋友,不必擔心最后變成塑料姐妹情。
說直白一點,寶黛二姝,各有各有好處。
那么,白茶里的雙姝,散白茶與白茶餅,一樣是各有各的妙處。
煮著喝,散茶和餅茶都適合。
如果你剛吃了油膩的食物,比如紅燜羊肉,嘴里膻味四竄,那必定要煮一壺餅茶,讓它的濃郁的果香和藥香,像把萬能的刷子,洗刷掉口腔里的腥味。
如果你在辦公室坐了一整天,悶得慌,那就煮散茶,讓它清新的花香,飄蕩在空氣里,提神醒腦,一洗胸臆間的煩悶之意。
煮茶,一般能煮幾道?
還會有細心的茶友關注一個特別細節(jié)的問題:煮茶,一般能煮幾道?
就村姑陳本人而言,一蓋碗泡過8-9泡之后的白茶,放到300毫升的水里去煮,一般能煮3壺。
當然,也許還能再煮下去,不過900毫升水喝下去,肚子也撐不下了。
我們又不想當宰相,肚子不必撐那么大。
而沒有泡,直接投壺里煮的茶,大約能煮4壺。
當然,也是300毫升的水。
如果壺大,人多,可以按這個比例去換算。
不過,煮茶,不建議煮太多道,煮太久,味道淡了,也沒什么意趣了。不如倒掉,重新?lián)Q了新水新茶,再重新煮過。
畢竟一塊餅,有350克,按一次2.5克計算,也能煮上140壺了。
按一天煮一壺計算,一塊餅能煮上快5個月了。
這樣的喝茶方法,是很省茶的。
并且,讓房間里充滿茶葉的芳香,不是更加美妙的享受嗎?
煮茶,需要小火慢燉嗎
肯定不需要的。
煮茶,又不是煲老火靚湯,干嘛要小火慢燉呀。
煮茶,以水沸為準,水沸便可關掉火。利用電陶爐面板上殘留的熱度給茶湯保著溫,就可以了。
只要買到手里的白茶,是高品質(zhì)的好白茶,產(chǎn)區(qū)正,工藝好,儲存得當,必然就是內(nèi)質(zhì)豐富的,稍微一點熱水,就能讓它大量釋放出滋味和香氣來,完全不必用沸水反復沸騰這種方式來折騰它。
響鼓何必用重錘?
需要拼命煮,使勁煮,大火煮,小火燉,才能有味道,才能釋放出似有若無的棗香的白茶,都不是白茶里的好寶寶。
它們都曾經(jīng)遭遇過非人的折磨,被做舊,被渥堆,被暴曬,被陰干。
在這個殘酷的過程中,它們原來身體里的豐富內(nèi)質(zhì),早已經(jīng)被折騰掉了一大半,只留下少少的一些些,勉強殘留在茶葉的枝梗里,權充個門面罷了。
唯有內(nèi)質(zhì)少,味道淡,才需要開了大火,使勁煮。
新鮮的水果,一咬就汁水滿溢。
放了一個月的水果,使勁咬,也咬不出水來。
戲說青梅煮酒
煮茶,煮酒,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打發(fā)時光的最佳工具。
老曹有一次約老劉喝酒,試探老劉,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老劉一聽,嚇得半死,NND,我胸中大志,如何被這廝窺得?
他手里正好夾著一筷子肉,手一抖,便掉到了桌子上。為了掩飾自己的慌張,他假稱是被天雷嚇到。
老天爺也幫他,正好那時候打了個大雷。
老曹一看,心里瞧不起老劉:瞧你這個熊樣!一個雷就能嚇尿,能有啥出息?
從此沒把老劉放在眼里,致使放虎歸山,生生成就了西蜀的半壁江山。
擁曹派的村姑陳私心想著,當時老曹煮的是黃酒,這酒煮了之后,容易上頭,老曹又有頭暈的毛病,一喝了酒更暈,便沒細辨老劉的貓膩。
若我能穿越過去,該勸老曹把酒換成老白茶。
青梅煮酒,改成砂銚煮茶。
喝了茶,神清眼明,目光如炬,自然就能把老劉的心虛偽詐看得透透的。
劉皇叔,你的假戶籍要被揭穿了。